《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 (下)|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编辑于2023.10.10

前言

本期为你解读的书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这是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专辑,由巴菲特的亲密好友所撰写而成。 说到沃伦·巴菲特,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每当谈到他,人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股神,在投资圈里打拼了一辈子,最终成为全球顶级富豪。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股价曾经高达26万美元一股。拥有天才数字的财富,但巴菲特依然保持着简单的生活,樱桃口味可乐和牛肉汉堡是这位大富豪的最爱。巴菲特早就表示,自己去世以后,只会给自己的孩子留下非常少的遗产,剩下的财富全都捐赠给慈善事业。巴菲特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稳健的收益?对科技和互联网不感兴趣的巴菲特会不会在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落伍?巴菲特还能保持多久如此高的投资水准?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滚雪球》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这位传奇大富豪。

本书的作者是艾利斯·施罗德,他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业务关系和行业圈子,他和巴菲特熟识,并且成为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多年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和巴菲特近距离接触。作为巴菲特的忘年交,他第一个向巴菲特提出建议,撰写一本真实的传记来记录巴菲特的经历。巴菲特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施罗德足够的信任、帮助和支持,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个人的回忆整理。如果你对巴菲特感兴趣,希望了解他的财富人生,那么这本《滚雪球》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非常详实。上半部分将介绍影响巴菲特一生的三个男人。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巴菲特的恩师、著名投资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事业的好搭档查理·芒格。下半部分,我将为你分享巴菲特财富人生的三个秘诀:浮存金、复利和不可思议的专注精神。

巴菲特成功的三大财富秘诀

巴菲特作为全球超一流的股票投资家,尤其是在变化莫测的股票市场上能够保持着几十年的超高收益,他一定是有许多成功秘诀。

那么在下半部分里,我将为你继续分享巴菲特成功的三大财富秘诀:浮存金、复利和超强的专注力。

浮存金

浮存金,简而言之,是事先收取的、稍后支付的资金。资金进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将这些资金投资,岂不是明智之举?

的确,多年来一些人一直在坚持这样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沃伦·巴菲特。他旗下的保险公司一直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浮存金,多年如一日。

实际上,很多行业都存在浮存金,比如我们熟悉的理发店、餐厅、健身房,它们通常希望顾客能够预付费用,然后可以随时刷卡消费。然而,与保险行业的浮存金相比,这些零售和消费行业的浮存金规模较小,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保险行业的浮存金具有天然的巨大优势,因为购买保险的消费通常金额较高,每个人的保费都不是小数目。

其次,理发店和餐厅虽然预先收取了费用,但客户通常很快就会前来消费。这些资金不能在账户中滞留太久,而保险费完全不同。保险费从收取到支付,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发生赔付。

购买保险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购买保险实际上是在使用自己的现金来获取一份保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保费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额的现金流。它们金额高、使用周期长,而且成本较低。

那么,为什么其他人没有像沃伦·巴菲特一样充分利用浮存金进行投资呢?

答案很简单,沃伦·巴菲特的起点非常早。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保险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保险浮存金进行投资,而他拥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低估的股票。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呢?这要追溯到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时,巴菲特偶然发现自己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除了从事股票投资之外,还担任一家他从未听说过的企业的董事长。好奇心驱使着巴菲特亲自前往拜访,想要了解这家企业。

正是在这次拜访中,他了解到,这家企业是一家当时鲜为人知的汽车保险公司。与传统的汽车保险公司依靠保险经纪人销售不同,这家公司通过邮购方式将保险产品直接寄送到目标客户的办公室或家中,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尽管成本降低了,但没有保险经纪人来筛选客户,那些可能是“酒鬼”或常超速驾驶的人是否也收到了保险销售的邮件呢?这难道不会让这家公司蒙受重大损失吗?

这一点,他们早已有了考虑。为了规避那些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高风险客户,他们决定只向政府雇员销售汽车保险。

我们都了解,政府雇员通常很守规矩,他们不酒后驾驶,也不超速行驶,这使得他们的事故率较低,进而帮助公司降低了赔付成本。

因此,不到48小时内,巴菲特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后,立即出售了自己资产组合中四分之三的股票,将套现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这家保险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开始向人们推荐这只股票,还预测五年后它的价格将翻番。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人没有像巴菲特一样深刻地认识到保险行业的潜力,他们嘲笑巴菲特,认为他是在做白日梦。当时,大多数人对保险行业知之甚少,复杂的精算工作在外人看来更像是赌博。然而,正是由于巴菲特的与这家公司的接触,他进入了保险行业。巴菲特甚至曾考虑在毕业后成为一名精算师。然而,随着对保险行业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当他发现保险浮存金的巨大潜力时,巴菲特找到了自己愿意从事一生的事业——赚钱。他明白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必须盈利。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保费有效投资,而这正是巴菲特最感兴趣的领域。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的浮存金对巴菲特来说简直是一笔免费的资金。从收到保费到进行赔付,有时需要数十年,而且无需支付利息。毫不夸张地说,如今日益繁荣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保险帝国。它涵盖了各种类型的保险业务,包括销售保险、财产险、健康险以及再保险等,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使他能够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具有极高价值的企业和股票,从而实现了巴菲特财富的几何级增长。

除了保险之外,巴菲特还在寻找其他能够提供稳定浮存金的公司。蓝筹印花公司便是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这家公司对于巴菲特来说不仅扮演着浮存金的角色,还有着与自己的亲密朋友查理·芒格首次合作的特殊意义。

回到20世纪60年代,正是芒格向巴菲特推荐了一家名为蓝筹印花的公司。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发行礼品券,当时礼品券在美国商界中相当流行,用以吸引顾客参与促销活动。初期,商家们自行发行礼品券,但随着这种促销方式日益受欢迎,一些公司专门从事礼品券的业务,而蓝筹印花则是当时最大的礼品券公司之一。然而,当巴菲特和芒格关注这家企业时,礼品券市场已不再处于黄金时期,蓝筹印花公司也在业务逐渐衰退。

尽管如此,巴菲特和芒格还是决定收购蓝筹印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蓝筹印花公司拥有大量浮存金。商家们向蓝筹印花支付大量现金以购买印制的礼品券,这些现金在顾客兑现礼品券之前一直存在于蓝筹印花的账户上。然而,由于管理层较为保守,这些资金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礼品券市场正在收缩,蓝筹印花的股价也持续低迷,这为巴菲特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于是,巴菲特和他的亲密朋友芒格毫不犹豫地合作收购了蓝筹印花公司。从收购之日起,巴菲特开始协助这家礼品券公司进行业务转型,将蓝筹印花账户上沉睡的浮存金用于购买一系列高质量的企业,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正如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目前庞大的浮存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最新消息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账上累积了近1400亿美元的现金。对于普通人来说,拥有这样庞大的现金储备无疑是一种幸福,但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些资金闲置在账户中实际上等于浪费。然而,市场上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变得越发困难,因为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发育,充斥着众多投资者和投机者。因此,巴菲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途径以解决这一大问题。

复利

复利,也就是通俗说的利滚利。将上期投资所得的本金与利息均作为下一次投资的本金,以达到在每个周期不断增长的本金。

复利拥有着非常神奇的累积效应。了解过复利公式的朋友可能都会发现,复利的计算公式里,隐藏着巨大的数学放大效应。虽然每次都只是增加了小小的利息部分,看起来呢,也并不会让投资的收益增加很多。但是天长日久,这个数字将是相当惊人的。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存入了1万美元,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每年都把所得的收益放到下一年的投资里面去。那么到80岁的时候,这个人的最后收益是多少钱你能想象吗?是6亿美元。

今天的我们当然都已经知道复利的威力了,但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巴菲特才10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了。

当时,年仅10岁的小巴菲特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叫做《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在这本看上去很像鸡汤成功学的书里,巴菲特第一次知道了复利这个概念。

这本书告诉巴菲特,他需要先赚1000美元,然后以此起家,只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每年把所得持续投入进来,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年仅10岁的巴菲特深深的被触动了,他仿佛看到自己口袋里的钢棒,正在变成一张一张的美元百元钞票。他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成为百万富翁。

巴菲特的优点就在于,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立下当百万富翁的誓言,巴菲特就开始努力地向这个目标进发了,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

14岁的时候,巴菲特就已经积累到了启动所需的1000美元资金。此后,巴菲特一直采用复利投资,就是把赚到的每一笔钱都投入到他的生意当中。

其实,投币担子机的生意就是一个典型的巴菲特式复利投资。高中生巴菲特投资了25美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威尔逊牌投币担子机。他能跑到自己家附近的理发店,跟理发店店主说,自己是威尔逊担子机公司的代表,受公司委派来谈合作。理发店不会承受任何风险,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只需要腾非常小的一块地方,放一个担子机,就可以获得担子机带来的一半收益。

理发店店主一听,还挺划算的,一方面可以额外收取担子机的收入,一方面担子机也会带来更多的客流。于是呢,巴菲特的第一笔担子机投资就成交了。结果一周以后,巴菲特就把自己投资的25美元给收了回来。他马上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里所讲的那样,用赚到的25美元买了第二台担子机,也就是把所得收益放入到下一次的投资里面去,进行复利投资。随着收入的增加,巴菲特还在持续购买担子机,并且把担子机铺到更多的理发店。与此同时,他还订阅了刊登二手担子机信息的刊物,随时跟踪担子机市场的发展,看到便宜的二手担子机,果断拿下。结果这个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到后来巴菲特所在高中,人人都知道他的担子机生意,同学们都想入伙,就像是追着抢手的股票一样。

这个时候,巴菲特真正亲身体会了复利的魔力,他就像一个发动机一样驱使着金钱为自己辛勤的工作。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巴菲特都在实践复利投资。

当巴菲特的身价已经超过了3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比尔盖茨的世界第二大富豪时,他在回答关于理想的企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理想的企业就是具有极高资本回报率的企业,能够借助大量资本实现高额利润,是可以成为赚钱机器的公司,这样才能够通过这些企业实现资金周转并购更多的赚钱企业。

从高中的时候担子机到登上世界富豪榜,你会发现,巴菲特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生涯中,他的投资策略始终没有变化,即不断地从保险业获取投资资本,通过研究和评估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然后进行投资,此后让复利效应发挥作用,推动财富呈几何数量级的增长。

巴菲特还特别指出,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有两个基本原则需要永远记住,第一个原则是不要损失本金,第二个原则是记住第一条。

巴菲特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概括了投资的核心,投资的关键不在于收益率有多高,而在于不要损失本金,一个年度的亏损需要在后面的时间里用更高的回报来弥补,因此就要冒更大的风险,这往往得不偿失。

巴菲特非常喜欢用一个比喻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他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巴菲特这里说的“很湿的雪”指的是投资的本金,这部分他已经通过保险业解决了,那么“赚钱”呢就是帮助巴菲特找到了很长的坡。注意,巴菲特在这里说的“很长的坡”是指需要沿着长时间的平稳下降的坡滚下来,才能变成大雪球,而不是沿着陡峭的坡急速滚下来,那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其实是资本市场公开的秘密,是人人都知道的投资法则,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资本市场上没有第二个巴菲特呢?为什么没有人能够取得巴菲特一样辉煌的投资成绩呢?

事实上,资本市场上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他们收购保险公司,获取投资本金,然后寻找投资项目进行赚钱投资,简直就是按照伯克希尔哈撒维的模式在打造自己的公司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超越巴菲特的业绩,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信托公司都希望模仿巴菲特的投资之道和投资组合,他们的做法在外界看来的确很像伯克希尔哈撒维,但实际上并不是。为什么不是?巴菲特看似毫不费力地取得的成绩背后,隐藏着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力才能完成,这才是巴菲特成功的关键所在。

专注力

巴菲特在回答“人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出的答案就是专注。巴菲特的专注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连他的搭档查理·芒格对此都深表佩服。他说,巴菲特简直就是一部专注的学习机器。

我们解剖一下巴菲特的专注就会发现,他其实并没有专注在什么高难度的事情上。

巴菲特的专注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一些很简单而且也很笨的事情。

2004年,已经74岁的巴菲特从经纪人手中接过一本包含了韩国股票的详细列表的书。巴菲特一直在研究全球经济,他希望能够寻找到被忽视和低估的国家和市场,在其中寻找值得投资的好公司。那这次呢,他锁定了韩国。

确定目标之后,巴菲特开始一夜一夜的翻阅这本书,一页一页的钻研,每一页的每个数字他都不会放过。因为韩国的企业会计规则和美国的不一样,为了不轻易被这些数字迷惑,巴菲特又开始研究韩国的会计准则。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全球最富有的人亲自在做的事情吗?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巴菲特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平常的工作状态。他每天早上,从他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出发,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他也用了大半辈子了。巴菲特就开始专注的工作。

他首先会阅读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然后是伯克希尔哈撒维旗下公司传递过来的各种报表和数据,从卖出了多少份汽车保险到拿到了多少监狱的看守制服订单等等。巴菲特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可以记住这里面非常多的数字。然后巴菲特开始钻研自己没有买的几百家公司的报告,以及学习他认为值得投资的海外市场的情况。

必要的时候,巴菲特会亲自去拜访这些企业,并且跟企业的管理者、股东面对面的交谈。但这个并不是金融投资家的通常做法。大多数投资者喜欢坐在办公室里读别人的报告。

巴菲特呢,就像是一个对所有细节都关注的侦探,他不仅会阅读成百上千公司的一手信息,而且他还会去股票交易所调取相关公司的更多资料,甚至会去图书馆找到几十年前的报纸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来研究这些公司。就好像当年跟随格雷厄姆学习的时候,巴菲特会搜索关于他的一切资料。无意中就发现,格雷厄姆从来没有对外披露他担任着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这件事激发了巴菲特的好奇,他亲自到这家公司拜访,然后走进了保险行业。巴菲特在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这些细节里,用这么笨的方法做投资的时候,是这么回答的。

他说,对我来说,就像是认识一个女孩子,你必须要亲自了解她的一切。

举个例子来说明,巴菲特了解得有多么深,纳税申报单也是巴菲特认真学习的材料。他在钻研的过程里面就发现自己所在城市的一家知名儿童福利机构的纳税申报单有问题。于是呢,他就拿出研究上市公司财报的镜头,发现了这家福利机构非常恶劣的滥用捐款。巴菲特呢,通过媒体曝光了这个事情。这个报道还获得了当年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大奖普利策新闻奖。和这个新闻分享普利策奖的另外一篇获奖作品,就是《华盛顿邮报》揭发尼克松竞选丑闻的水门事件的报道。足以证明巴菲特的这个发现有多么重要。

不过,巴菲特除了非常生气这些人滥用善款之外,他更心疼的是那些钱被随意堆放在那里,没有合理的利用,连预算都没有。巴菲特认为,不能把钱用来赚钱,那也是罪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项娱乐活动能够让巴菲特分心的话,那就是打桥牌。这几乎是巴菲特除了投资之外的最大的爱好。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三个人会打桥牌,他不介意永远坐牢。巴菲特对桥牌这个兴趣爱好的专注程度,不亚于他对金融市场的关注。因为专注打桥牌,巴菲特还差点就成为世界桥牌锦标赛的冠军。为了能够成为专业桥牌手,巴菲特拜了世界冠军奥斯伯格女士为师。在奥斯伯格的建议下,巴菲特甚至同意让人在他的书房装上一台电脑,这样他就可以每天饭后都玩上几个小时的桥牌。

要知道,让巴菲特用电脑这个事儿,连比尔盖茨都没有成功过。比尔盖茨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说服巴菲特用电脑。比尔盖茨说,电脑可以让巴菲特随时关注自己公司的股价走势。巴菲特的回答是,我可不想五分钟看一下结果,更何况我对股价走势比谁都清楚。比尔盖茨还不死心,他说他要派微软最漂亮的销售小姐去叫巴菲特用电脑。结果呢,巴菲特的回答更酷,你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但是我还是会拒绝。

但是对于桥牌,巴菲特选择从了。他不仅每周至少要在电脑上玩12个小时桥牌,他还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做T型股。所以巴菲特对桥牌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为了能够跟奥斯伯格和几位网友切磋牌技,把多年来固定的晚饭时间都提前了。而且玩起桥牌来,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有一次,他家里飞进了一个蝙蝠,正在房间里横冲直撞,结果巴菲特依然端坐在电脑前紧盯着电脑屏幕打着桥牌,眼睛根本就没舍得离开。嘴里呢还一边念叨,啊,没关系的,他不会打搅我的桥牌游戏。

自从有了冠军级老师的指导,巴菲特进步神速,他已经不满足于在互联网上跟人打牌,而是希望跟更高水平的选手竞赛。于是,奥斯伯格带着巴菲特报名参加了桥牌的顶级赛事世界桥牌锦标赛。他们参加的是男女混合双打的比赛。这个赛事影响力很大,参赛的选手非常多。不过当巴菲特出现在赛场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认出他来了,成为了赛场的一个焦点。奥斯伯格的心理预期啊,是通过真实的比赛为巴菲特积了一些实战经验和比赛积分。结果,巴菲特却来劲了。他虽然说水平不如专业选手,但是表现得异常专注,一上牌桌,根本感觉不到身边很多围观自己打牌的群众。比赛的时候,巴菲特沉着冷静应对,他的心理素质特别好,完全发挥出了在家里打牌的水准。而且他还能时刻关注到搭档奥斯伯格的动向,这两人配合默契。最终,巴菲特的专注弥补了自己不够专业的排气,他和搭档竟然打进了决赛。

这个时候,巴菲特却突然选择退赛。退赛的原因是,他得到消息,马上要去谈一笔投资。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发现,那个熟悉的爱钱如命的巴菲特出现了。巴菲特说,他虽然已经玩得很开心了,但是那场投资机会实在太重要了,错过就没了。于是,巴菲特不顾年事已高,冒着曼哈顿的风雪,赶紧去找对方。结果,这次投资并没有成行。这件事情之后,巴菲特有些遗憾,他觉得自己如果能够坚持参加决赛,也许还有机会赢得桥牌锦标赛。不过这个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只要能够在投资上赢一把,输掉这个冠军也不在乎。所以巴菲特一直认为他是幸运的人。幸运的人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一种让自己更容易发现机会的心理状态。

比如,有一次巴菲特被问到,投资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巴菲特说,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是那种会把金块当做石头踢出来的人。幸运总是眷顾着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在机会面前敏锐地嗅到金矿的味道,然后不停地挖掘,直到寻找到它。巴菲特的专注是他成功的关键,他不仅在投资上专注,就连平时的生活也充满了专注。

有一次巴菲特被问到,投资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巴菲特说,我只能说我是个幸运的人,是那种会把金块当做石头踢出来的人。幸运总是眷顾着这样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在机会面前敏锐地嗅到金矿的味道,然后不停地挖掘,直到寻找到它。巴菲特的专注是他成功的关键,他不仅在投资上专注,就连平时的生活也充满了专注。

有一次,巴菲特说,我永远都会为一家普通的美国公司的股东,而且我会永远把它当成我自己的公司一样去看待。对于巴菲特来说,投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一种责任。他认为,自己是那些股东的代表,他需要保护股东的权益,为他们创造价值,这是他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也是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巴菲特也会犯错误,但他犯的错误很少。

当巴菲特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对未来的预测时,他说,我对未来的预测准确率不高,我可能会错,但是我会尽力去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错了,我会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谦虚和承认错误的态度,也是巴菲特成功的秘诀之一。

总之,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他的投资策略和金融智慧,更来自于他的专注、责任感和谦虚。这些素质共同构成了巴菲特成功的关键,也是他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的原因。

关于巴菲特的财富故事就为你分享到这里。让我们共同将智慧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预约咨询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

编辑于2023.10.10

RELATED READING